一、PEM制氢系统BOP部分(占整个系统55%)
2)直流电压/电流传感器。
2.去离子水循环系统(占BOP22%)
1)氧气分离器
2)循环泵
3)各类阀门、管道等
4)仪表(压力、流量、温度、电导率等)
5)控制系统
3.制氢干燥纯化系统(占BOP20%)
1)氢气分离器
2)阀门、仪表(压力、温度、流量等)、管道等
3)控制系统
4.冷却系统(占BOP8%)
1)板式换热器
2)冷却泵
3)仪表、阀门、管路等
4)干式冷凝器
二、PEM电解水电堆结构(占整个系统45%)
1.双极板(占电解槽体53%)
2.气体扩散层GDL(PTL)(占电解槽体成本17%)
3.密封部件(占槽体3%)
4.端板和组装(占槽体3%)
目前有圆形和矩形两种,以后续采用卷对卷的方式生产MEA,为了节约材料,会更大可能倾向于使用矩形面积产品。
5.膜电极(MEA)(占槽体24%)(这部分如下单独展开)
1.MEA制备过程(占膜电极42%)
这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,因应不同的生产规模,制程工艺也有多种选择。当然当下最流行的方式就是CCM,又可细分为热转印和双面直涂。本案例是基于双面直涂方式。
2.PEM膜(占膜电极21%)
目前水电解制氢所用PEM多为全氟磺酸膜,制备工艺复杂,长期被美国和日本企业垄断,如杜邦Nafion™系列膜、陶氏XUS-B204膜、旭硝子Flemion®膜、旭化成Aciplex®-S膜等。其中杜邦Nafion™系列膜具有低电子阻抗、高质子传导性、良好的化学稳定性、机械稳定性、防气体渗透性等优点,是目前电解制氢选用最多的质子交换膜。
3.OER侧催化层Lr(25%)
当前的阳极铱催化剂载量在4~12g/m2 量级,Ru 的电催化析氧活性高于Ir,但稳定性差;通过与Ir 形成稳定合金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与稳定性。
4.HER侧催化层Pt(13%)
目前目标是膜电极上的铂族催化剂总负载量应降低到0.125 1.25g/m2,阴极Pt/C 催化剂的Pt 载量约为4~ 7g/m2。
由于各种产品的工艺差异、催化剂差异也导致不同家的产品成本构成会略有差异。
由于成本结构既取决于工艺手段,也取决于生产规模和单体大小。大概来说越小的电堆,越小的生产量规范,相对单位成本会越高;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,因为环保要求严格,正大力推广环保高效的PEM制氢技术。目前PEM制氢技术在国内逐步完善成熟,成本也在逐步下降,未来有取代ALK碱性制氢的趋势。
以上资料仅供个大概的参考!